超過一年沒接案了。
自從去年五月一個失敗的案子之後,到現在都不敢再接案。今年的收支狀況是負數,不過原本設定好「每工作七年退休一年」的節奏,今年退休一年,用之前接案多賺的錢支應生活,偶爾還會收到邀稿,喜歡的就接,再加下一本書的版稅,年度收支竟然沒有負很多,退休年安心不少。

沒接案,退休年,在幹嘛呢?都在寫下一本書,寫2019年我一個人去尾道的日子。
尾道是日本瀨戶內海的港鎮,依山傍海,適合走路,20分鐘可以從小鎮這頭走到那頭,地方雖然小,但有山、有海、有島嶼、有鐵道、渡輪和纜車,八百年古寺、時尚咖啡廳、昭和懷舊喫茶店與獨立書店並存,是誕生許多電影和文學作品的小鎮。
我住在推開窗戶可以看見海的房間,和share house裡的日本學生、西方觀光客、來去的旅人度過兩個月。share house老闆娘很照顧我,讓料理零經驗的我每天進廚房挑戰燒菜煮飯,餵飽自己,鼓勵我要成為氣派的大人,回台灣記得煮點好料給老婆吃。
兩年多之後才發現,那兩個月的生活讓我的人生有點改變。
如果不為了截稿期限而寫,那要為什麼而寫?沒有截稿期限逼迫,會怎麼運用自己的時間?如果工作不是為了賺錢,那為什麼要努力?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不是求學、無關上班、也不算旅行,沒人知道我是誰,說著半懂不懂的語言,能交到朋友嗎?如何從零開始,重建自己的生活?
現在有點懂了,在尾道小鎮的日子,是設法理解「生活中究竟需要什麼」的過程。
/
從零重建生活
以前都是為了截稿而寫、為了案主而寫,有時會覺得,那我自己在哪裡呢?可是不接案之後,寫自己想寫的,又沒人要看;失敗過、驗證過這點之後,我還是想寫,但決定,至少要讓內心的疑問和別人的好奇能產生共鳴才行。
以前被工作期限壓的喘不過氣,不接案之後突然放鬆下來,卻又開始焦慮,如此懶散真的可以嗎?純粹消耗時間並不是我喜歡的生活,但,怎麼樣的工作節奏,才能在「日子舒服、作品有產出、生存能維持」之間保持平衡呢?我測試了各種方法,還在努力找平衡。
我花了一整年嘗試描述在尾道兩個月的日子,工作終於漸漸上軌道,不過大概還要再半年才能寫完。這段嘗試去描述的過程,和實際在尾道的生活,學到一樣多,一個很重要的收穫是:退休並不容易。
可能有人覺得退休生活什麼都不用做,超爽的。但我退休了這一年才知道,如果什麼都不做,人生並不會快樂,但要做什麼人生才會快樂呢?需要時間學,需要各種嘗試錯誤的過程啊。沒有自由的時候,覺得生活被責任壓住,期待擺脫責任之後才能輕鬆;實際擁有自由之後,卻發現不知道自由該怎麼運用、日子想怎麼過。
/
有餘裕犯錯
在喜歡的時間、和喜歡的人、做喜歡的事情,感覺簡單,做起來難。有了空閒時間卻想偷懶,不一定用在喜歡的事情上;即使做了想做的事,也可能會失敗而感覺痛苦;自己有時間,但和喜歡的人湊不在一起……也許不是大挫折,但小小的日常失誤累積下來,就了解掌握自由不簡單。
被各種無奈困住所以不自由,還不用自己負責,有了自由之後日子還過不好,就很恐怖了。終究還是需要時間、需要空間去犯錯吧,從錯中學、做中學。
有點慶幸給了自己這一年的退休時光,從創作中學到一點東西。我不是厲害的創作者,日子也沒有過得特別漂亮,但多少能保持犯錯的餘裕、安全的邊際,有喜歡的人,有想做的事情,好像已經很幸運。
4 comments
「一休膩乾巴茶!」٩(˃̶͈̀௰˂̶͈́)و
看完文章第一個冒出心口的話。
我是在倒數離職的上班族,這兩天在閱讀《離開公司,我過得還不錯》這本書,除了邊讀邊貼了很多標示貼在書上。也好奇作者現在生活如何?於是找了IG後,又找到了這個官網。
我想人生的很多不容易,也才能創造了我們多元的人生。不斷地實驗,不斷地調整,感受生命是一場體驗旅程⋯⋯
謝謝你曾寫下的文字,正成為我往前走的力量。
阿哩嘎豆勾哉伊麻絲ʕ •ᴥ•ʔ
收到回應好開心,離開主流價值觀、想創造自己的人生才知道並不容易,不過走上這條路之後好像也不想回去了,「體驗旅程」的感覺的確不錯,希望我們都可以繼續嘗試!
當年當兵退伍,一堆學長姐、朋友都說「開始工作後就沒寒暑假了,不要無縫接軌去上班」。我遵循這個教訓放了自己三個月的假,訂了三個目標:
兩個月不找工作
每天讀點書
把聖經讀完(當基督徒有點久了,還是沒讀完)
結果,我除了第一點之外都沒做到;三個月我只做到「什麼都沒做」。
打了超多電動,牌位也沒比較高;時間超多,但做的事也沒比較多。直到三個月將近,剛好被朋友邀請去他們公司,才為了貨比三家,趕緊開始整理履歷、找工作。
三個月給我的心得是:如果給我完全的自由,我什麼都不會做。
開始工作後,更確定自己是勞碌命了,但也不會抱怨;有陣子很多朋友在討論財富自由,對我來說,我提早確定了自由不見得那麼珍貴;work life balance 並不是把 life 無限上綱,而是找到自己合適的配比。目前從連假來看,我滿適合一週上四天班的,希望某天能找到這樣的工作。
看到您的這篇文章,感覺很有共鳴,也期待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,一起加油~
謝謝你!話說寫完這篇文章半年後,我接了個案子幫忙雜誌編輯部截稿,剛好度過自己創作卡關的日子。
有案子在身,工作的時間沒有半年前的創作時間那麼自由,但和新同事相處也給我不少新的刺激,覺得創作卡關好像能解決了。
看到你「滿適合一週上四天班」,說不定我是適合「半年工作、半年創作」,
再實驗不同的工作節奏,一起找平衡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