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點有趣的,我發現辦公室也有個性。
最近在兩個地方寄生上流,這兩家公司屬性不同,辦公室氛圍也天差地遠。以前覺得辦公室是客觀、無機的場地,現在才發現環境會因為出沒在其中的人而長成不同樣子,比較像是有機體,感覺很有趣。
香氛、音樂、離奇聊天
其中一間辦公室,推開門就呼吸到植物香氛,在那裡待一天到下班離開時,拿來擦手的手帕都香香的,回家捨不得洗。在哪裡待了快半年,老實說還不知道這香味是哪來的(老闆桌上的乾燥花?)。這間辦公室幾乎隨時都有音樂,我的座位邊是藍芽喇叭開關,時不時就有同事過來連線放音樂,我問過三個同事:「欸,你今天的播放清單是什麼主題?」一邊寫稿一邊把喜歡的歌記下來。
要說缺點嘛,可能是辦公室比較吵雜,同事時常聊天,有戀愛遇到渣男的話題,失戀情傷的話題,寵物話題,從職涯到人生的疑難雜症,到同事摔車要急救箱啦,下午好餓要不要訂雞排,還有會被我問剛剛放的歌是哪一首?在這裡想專注寫稿需要定力,我時不時會偷聽到一些爆笑對話,有時真的忍不住想插嘴,雖然我完全是局外人。
這間辦公室偶爾會有狗狗和小孩出沒,同事發生過很離奇的事件,最特別的是我發現老闆一天到晚被同事罵,你什麼東西還沒簽、什麼急件還沒給、答應的什麼為什麼又要改、你不是說怎麼樣了為什麼還是不行、今天最晚幾點要給喔……讓我暗自下決心以後不要當老闆,真的很累。
專業、迅速、正規作戰
另一間辦公室就很有正規軍感覺,開會準時到結果是最後一名(怕.jpg),問同事附近哪間咖啡比較好喝?得到的答案是一片沉默。後來發現茶水間有很厲害的濾掛咖啡包,過了一個禮拜卻發現好像只有我在泡,害我站在飲水機前面慢慢滴熱水都有點擔心擋到人。不過,我泡了大家都說好香啊,你們都不知道有濾掛包可以泡嗎!?
可能是辦公室位於商業大樓,進出往來的人多,大家腳步快,語速也很快,只有中午在會議室一起吃飯才是比較放鬆的時刻,會聊一些時事話題。但便當一吃完,同事又很快都進入工作狀態,繼續討論待辦事項,讓我非常佩服這種迅速切換的能力(就是專業啊!)。
這辦公室沒有人放音樂。會議室吃飯時我也只敢先問:「能不能放個歌?」雖然沒人說不行,但也不會有同事跟我討論剛才放的是什麼歌。相對於另一個辦公室都是老闆在拖、同事在催;這裡則是同事沒做完哪些,被上司不斷叮嚀,這件事趕下件事的節奏。
不過這個辦公室的優點是同事來自各年齡層,我終於可以突破同溫層,了解比我年輕許多的人怎麼使用社群媒體啦。他們真的沒在用臉書了,臉書變成單純看新聞的地方,朋友在IG上,而且只滑限動,不貼文,要貼也是放限動不保留;至於Line純粹是工作聯絡用。
害我現在認識新朋友都不知道怎麼留聯絡方式,我還是用臉書但人家沒在用,要加IG又怕沒那麼熟會被當痴漢,難道要回歸最傳統的寄email了嗎?
自由工作者的歸屬感
一個有香氛有音樂的辦公室,一個集合開會和解散分工迅速的辦公室;一個有點另類,一個正規軍作戰。兩個地方雖然屬性不同,但成果都挺不賴的。對我這種自由工作者來說,能認識新朋友真的幫了大忙,之前一個人在家工作太久,跟社會脫節很嚴重,和不同人相處的機會,給我許多新的刺激。
自由工作者的歸屬感還真是個問題。徘徊在兩個辦公室,我哪邊都不屬於,也許隔一陣子會離開,想到會有點寂寞;可是要我正式歸屬在哪間公司,長期的承諾又讓人覺得好可怕。這種「談戀愛可以,但結婚就先不用」的心情,對其他人當然沒那麼多責任,但面對自己的孤獨感,是走上獨立的路必須承擔的代價吧。
工作空間不是冷冰冰的,會因為在其中活動的人們而變成不同個性,擴大來說,每個城市也有不同性格吧。那,我好像知道該怎麼寫尾道這座小鎮了(用奇怪的結論結束本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