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輸之後,還值得誇耀的事物:辭職十周年小記

by 劉揚銘

失業的人迷了路,運氣不好的,被職場拋棄;自願辭職的,回神才發現身處迷宮。離職的迷惘不僅來自生計,失去工作的同時,失去頭銜與地位,從此別人要怎麼稱呼自己,自己該怎麼定義自己?該用什麼態度面對下個月、下半年、明後年的生活?人生有了自由,但目標又在哪裡……

工作快樂嗎?施工圍籬上讓我會心一笑的塗鴉……

離開職場,蝸居在家,說不迷惘,是騙人的。雖然不上班十年,名義是自由撰稿維生,但每年仍然自我懷疑:人生要往哪裡去?

離職心情有兩種,先是獲得不用工作的特權,再沒人能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,解放整天的時間,奪回行動自由,從今而後,我就是我,不需要假裝成任何人了。然而短暫亢奮後,自我懷疑總像獅群壓低脖子隱身在草叢,遙遙盯住正偷閒的斑馬,無法預期獅子哪時會拍掌離地,逼迫自己恐慌逃亡。

離職的迷惘不僅來自生計,即使不是被資遣而是主動辭職,暫時生活尚且無虞,但失去工作的同時,也失去頭銜與地位,從此別人要怎麼稱呼自己,自己該怎麼定義自己?該用什麼態度面對下個月、下半年、明後年的生活?能不工作到何年何月,是不是回去上班比較好?一想到這些現實問題,我如果只是我,不隸屬於哪個組織負責哪項業務,真的可行嗎?

失業的人迷了路,運氣不好的,被職場拋棄;自願辭職的,回神才發現已身處迷宮。CNN創辦人泰德.透納(Ted Turner)曾說: 「我兒子現在是創業家;你失業時人們常這麼稱呼你。」創業與失業只差一個玩笑,爸爸開玩笑,兒子就苦笑。即使有富爸爸當後盾,結局不可能餓死,但離開穩定職場,號稱追求夢想,最後如果換來一場空,那廢柴魯蛇之名便如板上釘釘,在他人眼中站上懶惰、無能、失敗代言人的位置,拿不出成績辯解,也許比餓死還令人害怕。

多少人上班心累到辭職休養,卻被草叢中的獅群眼神緊迫盯人,還沒休息夠便趕快再找份正經工作,寧願回到以前想脫離的正職生活,也不願遊手好閒做個沒用的人。

/

主流的安穩,離群的焦慮

上班或許不輕鬆,但上班是自然的選擇,擁有固定薪水與大家聽得懂的職位,方便在親人朋友的人際評判,以及約定俗成的社會制度中活得理所當然。加入既有價值觀的,活出大家都有的故事:出生、長大、求學、進職場、有收入、能買車、買房、繳稅、結婚、生子、成家……以每天八小時或更多的代價換取穩定薪資入帳,定期付出生活費、購買汽車房產、為下一代教育做準備,從此融入經濟體系,成為正常人。

沒工作的人不正常,飄零在沒有地圖的路上,上班族的生涯地圖或許無聊但至少明確,不上班脫離正軌,要問哪個方向通往你的目的地?首先連目的地在哪裡,甚至是否存在都不一定。上班能想像未來,別人因此也能想像你,你也能說明自己;不上班的人難描繪未來,旁人不知如何看待你,自己不見得能交代之後要去哪裡。

上班時,我曾認真想以後,在可見的未來職位一階一階向上爬,收入一段一段增加,最終會來到目前眼見最上面那一位。無論「大丈夫當如是」或「彼可取而代之」,只要不斷在競爭中勝出,我能和他一樣,甚至可能比他更好、更強、掌管規模更大的團隊與市場。勝利條件很明確,勤勞、聰明、有專業、會做人,能抓住市場需求也能善解人意,能得到上層歡心同時管住下面壓力。當個完美的勝利者,從方法論看並不複雜,只是實踐過程各憑本事,有人做得到,有人做不到。

不論做不做得到,委身社會制度中,至少保持在河道主流,流得快或慢,最後總能流向寬闊的出海口,順流而下時累積經驗與年資,多少能換來金錢、權力與地位。如果這些不能說服自己,至少可以對外唬住某些人,即使故事結局不是自己想要,至少在他人眼裡看來沒那麼糗。若捨棄旁人期待,脫離主流,試圖橫切上岸,拋下爭奪金錢、權力、地位的原廠設定,那麼,自己成功條件又是什麼,失敗了還能不能找藉口?

離開社會競爭主流敘事,如何面對質疑:「你說你不想比,難道不是因為比不贏?你說要走自己的路,其實是敗犬夾著尾巴逃走的路吧?」

/

只要完成一件內心呼喚的事物

對這點,就爽快認輸吧!

誠實面對自己的軟弱、凝視自己每個缺點,雖然承認自己不好,需要勇氣,但認輸以後,就能告別主流價值觀中的勝敗條件,回到身為一個人的原點,從零開始,思考自己想前往的方向。這次不用當第一名,不用成為前段班,而是努力把競賽規則拋到腦後,設定自己想堅持的底線。

把握辭職的機會,去做上班沒辦法做的事吧。可能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旅行,一次漫無目標的流浪,或給自己幾個月能全心投入創作的時光,那些夢想很久卻始終沒有實行的,好好完成一件內心呼喚的事物就好,即使它微不足道,甚至無關緊要,只要是從自己身體裡生長出來的事物,都能讓我誇耀和其他人不同。一次不留遺憾的經驗,能在生涯迷途時,給自己不會走失的信心。

忙於競爭的人,習慣追蹤自己與他人間的差距,不一定有時間關照內心的幼苗,有機會誠實面對它、好好完成它,已經是奢侈的報償。人在江湖多半身不由己,一段時間的脫離正軌,擁有自由自主的選擇機會已十分難得,值得誇耀的事物即使很小、很普通,但至少為自己認真實踐過,而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。

對自己誠實,就無敵了。能夠喜歡的說喜歡,討厭的說討厭,不必為了爭取眾人欣羨的勝利,而把喜歡的擺一邊,對討厭的獻媚,說不定是贏家也無法擁有的底線。

這場辭職探險,或許有一天會失敗,不得不回到主流河道上,但因為早已認輸,所以問心無愧,存放在心中的,是曾經毫不委屈,坦蕩面對自己的那段時間。即使迷惘,希望可以持續一年、兩年、十年,也許直到最後那天。

(原文刊載於《皇冠雜誌》818期,2022年4月號「第二名也沒關係」)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