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空間的性格
最近在兩個辦公室打工,氣氛像兩個世界。一個辦公室是主管向員工催促,你們這個交了沒、那個給了沒,要記得喔、要押時間;另一個辦公室反而是員工向老闆催促,你那個還沒給我、這個也還沒簽啊!幾點以前一定要給喔,不然就圈圈叉叉。
前一個辦公室正在設定各種量化指標,希望成員對工作有疑問的地方,公司都能用量化方式清楚呈現來化解疑問;至於後一個辦公室又相反,沒人知道老闆在管什麼,他好像也不想管,因為自由放任,同事都能獨當一面。
我以前不知道開公司也和人一樣有個性,而且似乎怎樣的公司就會吸引那樣的人來工作(還不確定,正在觀察中)。小小感想是,公司營運大概和人的生活方式一樣,有上進的也有鬆散的,而且不管哪一種,都能好好活下來呢。管很多和不想管的,都會遇到經營危機喔,雖然過程不同,但都有辦法度過。
/
一群人和一個人
寫稿時常一個人,打工才有機會和同事合作密切,同事告訴我:「一個人做不到的,一群人做就沒那麼難,就是團隊工作有趣的地方,對吧?每個人做好自己擅長的事,一點一點累積起來,結果就會有點厲害。」我很喜歡這句話。
當初是想頂天立地活著,才不回公司體制內上班,一個人自由自在,獨立作業為所欲為,還可以挑工作(哎呀說這麼多會被發現我難相處),然而一個人工作久了,也發現自己力量很有限,許多大型目標沒辦法實現。當然我十分樂意放棄大目標來換取一個人的小自由,不過有機會參與團隊「一群人做起來就沒那麼難」的任務,感覺也不錯。
因為有自己想完成的事,我沒辦法進入體制為眾人的目標奉獻,不過偶爾以編制外的形式參與專案,陪大家走一段時間,我貢獻所長、也從同事身上得到各種新刺激,成長之後再回到個人目標上,這種工作方法可能更適合我。
一般都說一個人走得快、一群人走得遠;但我目前的體驗比較像反過來,一群人走得快、一個人走得遠。有一群人,很多事可以迅速解決、達成目標、再設定下一個目標;但是一個人慢慢走,反而可以隨意走進岔路、走到原本看不見的地方。
/
當個好人
「當好創作者之前,先當一個好人。」我的網站名稱是從陶藝家河井寬次郎偷來的,他說「工作即生活,生活即工作。」我私自解釋成,他的陶藝創作都源自於生活體驗,而他的生活過程就是持續創作,這也是我希望達到的境界。把每天的日子過好,把生活中各種感受與感動寫出來。
雖然不少人把「工作即生活」想成人生都在加班、只為上班而活的畫面,但我在河井寬次郎生前居住、工作的房子裡參觀時,完全沒有感受到這種氣氛。
河井寬次郎說,當好創作者之前,先當一個好人。我又私自想像成,比起文章才華洋溢、人生一塌糊塗,我更想日子舒舒服服,文字不上不下沒關係。努力成為好創作者之前,先用心當個好人。
重量級拳王Anthony Joshua在他職業生涯第一場敗戰後說:「別讓失敗占據你的心,別讓成功占據你的腦袋。」「不是拳賽造就了我,是我造就了拳賽。在拳擊手之前,我是一個人,我的對手也是。我尊重我的對手,我們要成為更好的人。」有人批評AJ缺乏那種打不倒的鬥志,比起拳壇王者更像在經營個人品牌,但我想,他即使離開拳擊這份世界頂尖的專業,也仍然是值得當朋友的人。
剛開始獨立工作時,總是很焦慮,覺得必須夠專業,否則沒人要給我工作。後來不那麼焦慮有兩個原因,一個是漸漸開始自己創造工作,不等別人給;另一個是體會工作合則來,不合則去,反正難強求,那我當個工作之外也值得當朋友的人(雖然難相處但還是值得當朋友吧,哈哈哈哈),這樣活著比較有意思吧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