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沒學會如何休息:2020上半年工作回顧

by 劉揚銘

【2020年1-8月(合計244天)工作統計】

  • 個人創作:106天/16萬1500字
  • 接案工作:21天/2萬2500字
  • 生涯投資:23天
  • 休息放假:94天

平均每月寫了2萬3000字,怪不得會累(遠目)。

統計數字難以預測未來,但至少可以確定過去累積了哪些東西。工作提不起勁的時候,做點整理回顧,用數字安慰自己吧。

/

  • 關於新書創作:

寫了8個月的書稿,第一版1萬2000字砍掉重練,第二版4萬7000字再度砍掉重練,砍掉的量都快能出一本書了,但是方向不清、說話的方法也沒想清楚,只能痛快捨棄。設法保留核心概念,重新整理到對讀者有用的程度吧!

目前第三版寫了2萬5000字左右,之後要閉關三個月衝完了。

/

  • 關於個人網站:

今年開了個人網站,年初任性給自己功課,每周更新讀書心得。原本想說把平常看的書記錄下來就好,但沒想到就算只是這樣,也會產生心理壓力。更新了27篇文章,竟也累積了7萬字左右的量……

閱讀筆記與其說寫給人看,倒不如是給自己的挑戰(看的人也不多啦),想試試自己持續更新能維持到什麼程度?一邊寫書還有能量一邊維持另一個計畫嗎?也想知道累積一年之後,這些東西會變成什麼?

雖然這個計畫中途腰斬,但面對失敗不見得是壞事,至少知道自己的產出能量在什麼程度,之後會暫停更新,但會把這27篇文章與書做個回顧整理。今年到底看了什麼書、寫了什麼文章、有那些收穫和迴響?一定很好玩。

/

  • 關於專欄與書評:

繼續在獨立刊物《圈外》寫專欄,有幸和龍貓大王、櫞椛文庫館長Ryan一起寫「昭和電視機」的企畫,雖然因為閉關寫書稿,專欄會休刊到年底,但這個機會不想放棄。

此外可能因為網站的讀書心得,今年多了一些寫書評的工作,希望未來也能成為一項收入來源。

/

  • 關於接案工作:

到8月底為止,為了賺錢的工作天數只有21天,果然很不想賺錢。因為創作工作也帶來一些收入,此外也把還沒出版的新書版稅預先放在今年收入裡,所以年度工作收入似乎還能打平(感謝文化部補助和再版版稅)。

把賺錢天數壓到最低的挑戰,極限在哪裡呢?

/

  • 今年的有趣案子:

在《數位時代》繼續寫「科技與生活」的專欄,今年寫了科技與閱讀、科技如何摧毀又重塑聽音樂的習慣、還有科技和老高與小茉(誤),是我狂看老高49個影片之後的心得!!歡迎大家到數位時代網站看文章。

接了《聯合文學》日劇來台30年專題的案子,寫了5000字的日劇知識檢定考題!編輯部給我的是2000字、大約4頁的規格,結果太投入回過神來已經5000字惹,很喜歡的工作,寫的時候很爆炸,寫完很幸福,內容評價也不錯。這種賺錢方式最棒了啦!

華山文創園區年報,回顧每年文創大事,今年是第四年負責撰稿。

/

  • 關於生涯投資:

上半年有一次企業演講的機會,感謝金石堂與研華科技。此外也第一次參加了臉書直播和Podcast錄製,不知道是不是演講和Podcast原因,舊書時隔五年再度衝上博客來即時榜。

上半年在幾次聚會認識新朋友,包括獨立出版人、自由記者、媒體人、自由工作的廚師;參加了出版社作家聚會(我狂問大家怎麼規畫書稿,因為只有我寫不完!!吼)。此外還加入了台經院「出版非典型工作者調查」。

雖然尾道旅居計畫被肺炎疫情暫停,但等書稿寫完要繼續努力,立志成為尾道觀光一人大使。

/

  • 關於休息:

沒想到今年最不順利的是休息,我們學了太多努力和效率的方法,卻沒學會如何休息。

上半年把自己累爆,書稿又不順利,但也因為這樣的不順,才去回顧工作紀錄,得出「原來我沒有偷懶,是把自己操壞」的結論。今年還沒有放過長假,明明轉往創作為主的生活,理應更能自己控制時間,卻搞得比接案還累(而且還沒賺到錢!)只能說,從接案為主到創作為主的生活節奏,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。

可慶賀的是上半年重新恢復慢跑習慣,因為看了村上春樹和松浦彌太郎談跑步的書,以及《麥蒂為何而跑》,對成功與失敗,堅持與放棄都有了新的體悟──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也很重要,不是硬撐到成功為止就好。

上半年旅遊:開發了北橫機車一日旅路線,往東北角跑了不厭亭、九份、侯硐,提早在六月就去了海邊非常爽快,去了一趟台中看日食之旅。10月初還會再跑一次台中,講座+旅遊,結合收入和休閒真不錯(等等,只是把講座賺來的錢立刻花完而已吧?)

9月初第一次四連休,肩頸痠痛和手腕發炎好多了,充飽電再出發吧!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