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閱讀一小時都做不到,你還能幹嘛?

by 劉揚銘

標題像在教訓人,其實是說自己。去年做了「閱讀/追劇/打遊戲統計」,發現每個月平均讀書21小時/追劇21小時/打遊戲25小時,每天閱讀一小時都做不到,深感慚愧,新年後發憤圖強,立志「每天開工前閱讀一小時,睡前閱讀一小時」,結果卻是──依然做不到(倒)。

如此簡單的時間運用目標(原子習慣嗎),實際上「每個工作天,認真產出三小時」已經很累,所以只能「開工前睡前閱讀一小時」擇一,沒辦法兩邊都做到;此外,工作日以外的休假日,還是心神飄遠只想放鬆,不想認真閱讀。所以算啊算,一個月平均依然讀20小時左右的書而已(換算差不多是一個禮拜看一本,一年50本)。

承認吧!我不是愛閱讀的人。

也許一方面是想仔細品嚐書、想把內容生吞活剝、消化成自己的東西,需要非常專注,所以沒辦法在耗腦力的工作之後還閱讀太多,但另一方面,也是真的沒有隨手拿書起來看的習慣……

讀的書少、看的速度慢,怎麼辦呢?選哪些書,就變得更重要了吧,所以策略是把閱讀範圍更精簡、領域更專注,如果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工作方式研究者,那應該多看跟工作相關、和時間金錢的取捨相關這些,我想成為專家的領域的書;此外為了鍛鍊寫文章的能力,也讀厲害作家的書。前者當日常,後者當興趣,以外的書,就先放飛了。

「每天閱讀一小時」
每天閱讀一小時……

/

有一點挑戰,但不過於勉強

把這些寫出來有點丟臉,我不是很勤勞,只能每天努力寫作三小時、閱讀一小時(而且還是工作日做到而已,假日不算),累積下來,能做到的也很有限。但我努力試過啦,拚命後的上限就這樣,想把工作量再往上加也持續不久,那就調整目標吧!有人說:「瞄準月亮,至少能射到老鷹」但我先不用喔,謝謝,沒有要努力射月亮,我努力還是只能摸到電線杆,那就每天持續研究電線杆上的麻雀吧,更高的老鷹、月亮,交給厲害的人就好。每天研究麻雀應該也會發現有趣的事物吧(應該吧?而且每天研究麻雀至少要活得下去吧──覺得活不下去的時候,我還可以試著找出一個研究麻雀也能存活的生活方式嘛)。

努力做能做到的,用有一點挑戰但不過於勉強的態度,好好活著,設法活著。這樣的人生好像比較適合我。

前陣子和自由工作的新朋友聊天,被說是個浪漫的人(她已經很浪漫了,結果我更浪漫)。我對自己「賺到夠生活的錢就去做喜歡的事」的原則反思了一下,了解這方式不適合每個人,但我好像也不能用其他方法過生活了。另一個朋友說,這種浪漫也不是不好,每個人都有選擇,或許浪漫就是我的特色吧。咦?又找到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方法了,好,我願意繼續當一個浪漫的人

/

每周一天,辦公室出沒

過年後開啟一個新計畫,我主動寫信給認識的老闆,問:「能不能每個星期有一天,去你們辦公室打工?」說是打工,其實也不知道做什麼,我有提出想做的事,如果老闆有興趣,我願意幫忙,但前提是每個星期只去一天,如果辦公室沒有事情給我,我就待在哪裡做自己的事(把別人辦公室當成共享空間嗎?)。

還沒談打工多少錢,或是我應該付共享空間的錢,老闆就很大方回信:「那你來吧,每天至少有一杯咖啡~」

很感謝。

畢竟自由工作與寫作,都是寂寞的,能到一個新環境認識新朋友(算同事嗎?)、不知道在哪裡會發生什麼的期待,感覺都很不錯。而且每個星期出勤一天,能幫我固定生活節奏。

即使沒有給我新工作,在那裡做自己的事情也很夠,目前因為每個星期固定在辦公室出沒一天,我找了一個閱讀與產出的routine給自己做,在漫長又不知何時能抵達的寫作路程之外,用這個穩定、持續、固定產出文字的小專案,當做生活的錨定點。

唉呀,都還沒講到錢的事(錢還是很重要的)。今年以來推掉好多案子,因為想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把喜歡變成一個工作,而且是能帶來收入的工作,這已經說了好多年,今年終於切斷其他後路,實際開始挑戰。自由工作後多存的錢還有一點,生活暫且無虞,人家是存錢出國念書,我就當存錢買自己一段時間,嘗試去做喜歡的事,還能賺到活下來的收入。盡量把每天的日子,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比起在職場裡升官發財、在名利場裡財富自由,賺到舒服的每一天,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