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?為什麼要工作?」ft.「我的夢想是辭職」這兩本書名簡直可以構成一場演唱會的題目,前半給五月天,後半給老王樂團或草東沒有派對。
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?為什麼要工作?》是本童書,適合國高中生閱讀,出版社寄給我時有點訝異,但翻閱之後,就連我這四十歲大叔也有很多啟發。書裡問了許多非常直觀(我們曾經想問但漸漸淡忘的那些)、孩子天真眼神注視的問題:
工作是什麼?工作和金錢的關係?世界上有哪些工作?興趣可以當工作嗎?怎麼找到呢?什麼是幸福的工作(有錢就好嗎?)大人不知道的未來工作有哪些?到頭來,我們上學上班究竟為了什麼?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沒放棄思考這些問題,在上班五年、七年、十年之後(遠目),所以趁孩子沒對人生失望前,趕快看這本書;迷惘的大人,也可以跟著書重新思考這些最根本的問題。
有一個推薦點是全書內容由池上彰監修,池上彰是日本著名記者,也是「周刊兒童新聞」節目主持人,他擅長把複雜的概念用國中生也能懂得方式說明清楚。「讀書和工作是為了什麼?」這個大哉問,他剖析之後再用例子說明清楚。
這本有漫畫、有著圖文整合內容的童書,蒐集了關於工作幾乎是每個面向的問題,而且淺白解釋清楚,目標讀者當然是孩子,但我覺得會讓許多大人不敢直視──
人生幸福嗎?努力有回報嗎?曾想過的目標現在還能堅持嗎?當年我們都好需要五月天。
只是現在,主旋律換成老王樂隊〈穩定生活多美好,三年五年高普考〉,所以變成《我的夢想是辭職》這樣的社畜系殘酷物語,在艱難人生中找一份療癒。
《我的夢想是辭職》作者朴詩恩是四十世代單身女子、職涯十五年都在同家公司,也曾以為上班就是她的人生,只要努力工作讓公司變好,自己也會變得更有成就感、薪水更高、人生更好。直到有一天,公司為了節省成本,單方面的通知她「未來不會再調薪、升遷」,明顯歧視女性而且違反勞工法的處置,但她還是屈辱地簽了名,她沒辦法離開一份固定的薪水,但心中發誓,從這天起,她的夢想是辭職──
只是不是現在,而是一步步準備好副業、準備好生活,把自己從與公司密不可分的人生中慢慢切割開來,到那一刻再翩然離去。雖然她寫下書的這一刻依然還是社畜,但她的心情已經是自由。
「我並不是帶給公司巨大利益的存在,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隨時可以取代的消耗品……」認識到這點之後,在痛苦和失敗中學習,在迷失道路時慢慢找回自我。「即使還沒辭職,但總有一天會離開」的心情,大概很多人都有過吧!
比起我這種上班到身體歸組害了了,只能放下一切離開,無法考慮後果的人(後來不知道怎麼就成為自由工作者,努力生存到現在),大多數人都會經歷「想辭職又不知道怎麼做」的階段,該做什麼,隨著產業和每個人條件不同,很難一概而論,但在心情和態度上,或許大家面臨的掙扎會差不多。
《我的夢想是辭職》並不是一個絕頂厲害的作者,很可能就是像你我身邊的一般人,有脆弱、有屈辱、有忍讓,但只要有一個目標,能變換一種心情,或許我們都可以在艱苦的人生中,得到僅有的一點自由。
小朋友要認識世界和自己,啟動未來無限可能(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?為什麼要工作?》的副標題)
大人需要在辭職與不辭職之間,不選擇的勇氣(《我的夢想是辭職》的副標題)
為了學習熱愛自己的人生,我們都在努力中。
有時療癒有時殘酷,有時屈辱也有時或許能實現自己,這就是工作,就是我們的人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