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熱愛的一切出了問題:《麥蒂為何而跑》

by 劉揚銘

本周想寫兩本書,以及遇到這兩本書的緣份。一本是討論美國頂尖大學運動員為何自殺的《麥蒂為何而跑》,一本是20世紀最孤獨、神祕的素人藝術家傳記《亨利.達格,被遺棄的天才,及其碎片》。

《麥蒂為何而跑》與《亨利.達格,被遺棄的天才,及其碎片》
《麥蒂為何而跑》與《亨利.達格,被遺棄的天才,及其碎片》

《麥蒂為何而跑》原本是一篇報導,由推廣女性運動的網站espnW記者所撰寫,她偶然在報紙角落發現麥蒂森.霍蘭自殺的新聞,很想知道為什麼──

麥蒂森是賓州大學田徑隊員,這是她從小嚮往的常春藤盟校;麥蒂森高三時打破800公尺賽跑的州紀錄,因此被延攬入校,她為此興奮不已。這個從小熱愛運動的女孩不但成績優異,還有一張甜美臉孔,她和朋友一起拚戰的足球隊在地方比賽達成151連勝,為了保持體力踢足球而練習的跑步還打破州紀錄。

在學校,無論男孩女孩都想成為麥蒂森的朋友;在網路上,她的IG人氣熱門,許多人每天追蹤她的完美人生。眼看有著大好前程的女孩,卻在進入自己期待的大學後自殺了,為什麼?

麥蒂自殺的時間是2014年春天,本書作者之後花了一年多取得麥蒂森家人的信任,同意報導,並能閱讀麥蒂留下的信件、資料,以及社群帳號發布的內容、與朋友來回的簡訊。本書出版於2017年,中文版隔年出版,出書時我一直有興趣看,但始終在待購買書單裡排隊,直到今年才終於買來讀。相見恨晚。

這本書我才看到一半,甚至連麥蒂自殺的部分都還沒抵達(有點不想抵達,唉),但對作者描述麥蒂遭遇的困境非常有同感,因為我也曾經是壞掉的人

書裡解釋,運動員是一群不能放棄的人類,尤其頂尖運動員。因為他們天賦過人,能熬過艱苦的訓練,克服過身體和心理的困境,才有辦法抵達更高的境界,所以沒有運動員會輕易示弱,對抗性愈強的比賽愈是如此。當他們遇到問題,很習慣用「付出更多努力」的方法克服──但反過來說,如果克服不了,不就代表自己努力不夠?

運動員心裡每天都得面對這樣的循環,問題是,你要怎麼分辨眼前聳立的是努力就能克服的難題,還是註定撞不過的磚牆?

/

身體受傷可以暫停練習,心理受傷呢?

麥蒂森不是不懂求助,但運動員、教練、防護員很習慣面對身體的傷,卻對於心理的傷非常陌生。想像球場上有隊員扭傷時,多少人會立刻擁上,以高度專業協助治療,但誰能鼓起勇氣對教練說:「我今天不想練習,不,我的身體沒問題,但心理不想練……」

我認為《麥蒂為何而跑》也是一本和工作職場有關的書,因為她面對運動(她的職涯)的狀況,我在工作時也有許多共鳴,比如──

  • 麥蒂一直很熱愛運動,但上大學後卻愈來愈不自在,甚至開始害怕下一次練習。(上班時,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,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燃燒殆盡,曾經愛上的工作現在只讓我厭煩。)
  • 麥蒂高中以前,一直能在運動、學業、朋友之間保持平衡,她用運動紓解念書的壓力、和朋友出遊來放鬆、之後又有念書的動力,這是個正向循環。但上大學之後,循環一段一段崩解,運動不但不能紓解壓力,還反而帶來壓力,她難以對朋友訴苦(她的人生太幸福朋友不太能了解這有什麼苦),這些干擾因素讓她要維持學業成績比以前更困難──當然,麥蒂無論跑步還是學業都依然近乎完美,只是她撐得無比辛苦。(我也曾經因為把時間都投入工作,導致健康、心理漸漸崩壞。)
  • 當麥蒂的生活各方面出了問題,她的第一個解決方式是:認為自己時間管理不夠好,所以更嚴格規畫練習運動、讀書、和朋友出遊的時間,或許她以為只要投入更多就能解決這一切。(我在失去工作熱情時,第一個嘗試也是認為自己的時間管理不夠好,嘗試用更高效率把工作做完,才有更多時間去休息和玩樂,但,為什麼我們就是不懂得,可以減少,而不是增加的解決法呢?)

/

社群帳號裡,全部是假象

這本書另一個讓我震撼的地方,是作者花了非常長的時間,閱讀麥蒂與朋友在社群媒體上的訊息,設法闡明她的內心狀況。作者原本以為自己每天十小時,花了近一個月讀完上千封麥蒂與朋友來回的簡訊(甚至有些打字後沒送出,游標就停在句子最後閃動),大概能拼湊出麥蒂的性格、她的生活狀況──然而結果是:完全沒幫助。

作者才發現,這時代我們都用極為零碎的時間回訊息,誰也沒辦法在其中說出深層的困擾,而且還得在社群帳號「誰過得比較好」的競賽裡保持完美演出──即使過著很爛的人生,但每天十分鐘裁剪出明星般生活的instagram是太簡單的技巧。

真心話我們可能會對朋友當面說,但社群帳號裡即使十萬字,也很難表達這個人究竟過著怎樣的日子、面臨哪些生命的疑問。仔細想想,我也從來沒有檢查自己臉書帳號都說了什麼,到底能不能代表我的生活。但發文之前,倒是時常考慮想呈現給別人的印象(偶像包袱)據此調整內容。

或許這個沒什麼人看的閱讀筆記,我還比較真心寫,但前提是反正不太有人看,有個自言自語的樹洞也不錯。

《麥蒂為何而跑》我還會繼續看完,或許我和麥蒂之間的差距,是我在人生最低潮時,有一個能聽我說話、告訴我放棄也沒關係、在人生勝利組競賽裡輸了也沒關係……有一個這樣能安慰我的人。

/

被遺棄的天才亨利.達格

想再介紹本周第二本書《亨利.達格,被遺棄的天才,及其碎片》,我跟這本書的緣份也很奇妙。

第一次知道亨利.達格,是在《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》這本書裡,作者是精神科醫師齋藤環,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御宅族的心理,提出日本動漫次文化裡最重要的象徵「戰鬥美少女」──對自己的性感一無所知,為了沒來由的目的而戰鬥的美少女,許多時候,戰鬥美少女都願意付出生命來保護男主角。

齋藤環把心理學擁有壓倒性力量的「陽具母親」形象略微改造,成為「陽具女孩」,這樣的虛構出的戰鬥美少女,齋藤環認為來自動漫創作者(阿宅們)的性幻想,她們從空虛而來,為了空虛而戰鬥。不過齋藤環認為,阿宅不是分不清楚現實和幻想,只是不在乎──一般人認為現實勝於幻想,但真正的阿宅可以用幻想來改變現實(嚮往《足球小將翼》而成為職業足球選手的人不少喔,本田雙足步行機器人ASIMO的製造者也說,他的目標是做出原子小金剛)。

(ps.《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》我是看日文版,老實說看不太懂,陽具母親和陽具女孩的意思也是一知半解,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教)

說了這麼多,齋藤環用來解釋「戰鬥美少女」的其中一個例子,就是亨利.達格的繪畫──許多慘遭大人獵殺肢解,擁有小雞雞的蘿莉們。其中七個領導著小蘿莉們從死亡威脅裡逃出的,被稱為微微安女孩。

我看了《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》,才知道亨利.達格,這個人生有四十七年在老人院當工友,幾乎不跟人說話互動,也沒人知道他畫畫還寫小說,講的就是有陽具的小女孩們逃離大人肢解暴力威脅的故事。這些作品直到他死去,才被藝術家的房東發現,震驚世界。

《亨利.達格,被遺棄的天才,及其碎片》的作者,花了十年時間閱讀達格生前所有的檔案與資料,設法還原他究竟是怎樣的人。因為作者厭倦那些光憑感覺就判斷他人的藝術評論(我呀~看達格的畫感覺他就是個精神異常者嘛~之類的),還有那些道聽塗說的傳言(唉呀我覺得~會畫出這種畫的人顯然是蘿莉控或是連續殺人預備軍~之類的)。從來沒人仔細把亨利.達格的故事還原真相,所以他願意花十年來調查。

這本書超級厚,我現在也只看了前言和第一章,但想起自己如何遇到這本書的緣份,覺得很奇妙,就一併紀錄在這個禮拜了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