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錢成為人生路上的好幫手:松浦彌太郎《我對投資的想法》

松浦彌太郎對工作的看法很有趣,他希望在「職稱欄」填上「松浦彌太郎」五個字,不是作家、不是總編輯,也不是自由工作者,自己就是一種職業,很酷吧!我很喜歡松浦先生的書,非常高興能為這本書寫推薦序。

講個小故事。和出版社行銷企劃聯絡時,聊到同樣跑馬拉松,村上春樹在書裡寫「直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」;松浦彌太郎卻說「跑到一半如果累了,隨時都可以停下來慢慢走,休息好再跑」,人的個性真不一樣呢。至於我本人,則是熱不跑、冷不跑、下雨也不跑……

對方回信給我說,「熱不跑、冷不跑、下雨也不跑,但還是要說自己有在跑步」這種獨特的悠閒感(?)就是她找我寫稿的原因……沒想到我適合這種角色啊。

好啦,以下本文開始──

松浦彌太郎《我對投資的想法》
松浦彌太郎《我對投資的想法》,貓咪也有興趣嗎?

錢是好僕人,卻是壞主人

投資理財有句名言:「錢是好僕人,卻是壞主人。」引用自哲學家法蘭西斯.培根(Francis Bacon)的這句話,說明妥善用錢能讓人生自由,但如果反過來,人生只為追逐更多錢,那離輕鬆快樂大概會愈來愈遠。

松浦彌太郎《我對投資的想法》並不是一本教讀者如速致富的書,作者一開場就挺直胸膛說,賺錢不一定等於幸福,雖然大家年輕時都這麼想,但為了賺錢而拚命工作,放棄休息、失去健康、耗損了人際關係……到頭來才發現,豐富安穩的生活,重點不在賺錢,而是如何有意義地用錢。

因此,作者所定義的「投資」並非只考慮金融資產,而是對人生的整體投資──你想當一個怎樣的人、決定如何運用有限的人生;而在你獨一無二的生命裡,金錢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為了成為生命的主人,我們思考未來,並採取行動,試著讓金錢成為路上的好幫手,這段旅程中,松浦彌太郎就像一位歷練豐富的旅伴,時不時和你分享他獨特的想法,但不強迫你接受。

投資金融資產不如投資自己

例如松浦彌太郎認為,投資金融資產不如投資自己,在他的人生順位中,健康的身體與心情排在金錢之前,好好吃飯、睡覺、運動,比工作更優先。至於工作,他在乎的是能不能持續學到新東西,有沒有保持好奇心,會不會在過程中和有意思的人相遇。或許你會問,做這些就有錢嗎?松浦彌太郎則說,當一個能「被金錢喜歡上的人」,這些都是自然的事。

金錢的本質是「信用」,一個人能在社會中獲得金錢,代表他值得信任,比如演員因能帶給觀眾感動而獲得酬勞,能妥善完成受託付的事,工作時讓周遭的人感覺「有這個人在,事情好像都很順利」,信任度提升了,金錢自然會喜歡你,集中到身邊。

至於錢不是愈多愈好,道理也在這裡,因為擁有的錢愈多,代表被社會託付的責任愈大,你得持續做出有意義的投資才能回應社會的期待。如果「把金錢交給這個人,他也不會用在有意義的事物上」,總有一天會失去信用。所以,假如你正為了錢困擾,比起如何賺錢,不如先檢視自己如何用錢,記錄自己把錢花去哪裡,怎樣才能更有意義,投資在哪些事情上,才能讓自己與他人共享喜悅?

用錢和使用時間,道理相同

說到投資,松浦彌太郎認為如何用錢和如何運用時間,道理相同,而時間又比金錢更重要。「投資自己」就是決定應該把時間用在哪些事情上,將不該做的事、不該花的錢勇敢拒絕,盡可能增加自由支配的時間,減少不得不的時間,有意識地過每一天,耐心等待投資結果的到來,就有機會慢慢趨近理想人生。

翻開這本書前,可能會對「松浦彌太郎,談投資?」感到些許驚訝,但閱讀本書的節奏,和松浦先生其他著作有相似的頻率,和緩、舒服、娓娓道來,讓我在累積財富的半路上,想先暫停腳步,好好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,做好決定,再踏出下一步。
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留言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