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到研華科技演講,談我的上一本書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》。為何去演講不是談新書,而是談上一本呢?這個嘛,到企業內訓去講《離開公司,我過得還不錯》好像不太對,要是大家都離開公司怎麼辦……
上個月認識年輕又有才華的編輯朋友,對方說:「我看了你的書就辭職了,開始自由工作。」發現寫書果然有社會責任,既然寫了這種書,如果還跑去上班很對不起讀者。幸好已經立志,如果還有選擇,希望用個人能力存活在世界上,不是找老闆付薪水給自己,而是用專業找客戶來合作。

因為演講,這禮拜把自己的書重看一次,感觸頗多。一是正在書稿卡關中,看了自己以前寫的東西,有時候覺得文章好好看,感覺不像自己寫的,像接上天線一樣,只是把存在宇宙間的某個想法透過我的手傳遞出來(前不久和小說家朋友聊天,他說我們不就是為了這個時刻而寫的嗎),現在的作品達不到這個標準很焦慮。
另一個感觸是,原來我會持續寫關於工作的書(正在寫的這本也關於工作),很大原因是我自認在職場裡失敗了,無法像大家一樣持續正職上班,無法真心融入職場的價值觀,為了理解自己的失敗,才想要好好整理每一種關於工作的想法,如果不能走和大家一樣的路,能否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?不求成功,但求能一直走下去。
成功者沒有困擾,但失敗了,就有很多事情可以想,思考能不能跨越自己的失敗?而我們,並非每次都能跨越。
/
即使無法跨越自己的失敗
我想接續上一篇繼續談《麥蒂為何而跑》。這本書讀到結局,心情非常沉重。
麥蒂最後從九樓往下飛躍,結束了生命。
生命最後幾分鐘,麥蒂在街上遇見非常欣賞她的理海大學足球隊教練。從小學踢足球到高中,曾與隊友創下48連勝紀錄的麥蒂,被這位教練挖角,原本預定進入理海大學踢足球。然而高中最後一年,用來鍛鍊基礎體力的跑步成績突飛猛進打破州紀錄,常春藤盟校賓州大學田徑隊也來挖角麥蒂,成為賓州大學學生是麥蒂夢寐以求的機會,她在最後選擇了賓州大學。
原本應該是夢幻的大學生活,但麥蒂在賓州大學一點也感受不到快樂,恐怖的是她甚至無法確定「不快樂」的問題出在哪裡(ps.讀了這本書才知道,焦慮和憂鬱症的來襲毫無規則可循,就連自己也無法知道它何時會來、會來多久、以怎樣的強度、要通往哪裡)。她從小到大都是成績優異、體育萬能、人緣很好的女孩子,無論男生女生都喜歡她。
一整年掙扎在是否轉學之間(她姊姊大一時也很不快樂,轉學之後情況好轉很多),最後的決定是暫時放棄田徑、離開校隊,以一個普通大學生的身分,試著讓自己愛上賓州大學的生活。
她鼓起勇氣對教練說自己要放棄。花了兩個月寫信,因為不想產生誤會而反覆修改用詞,列印出兩張A4紙,她在會議室把信念出來給教練聽,媽媽在她身邊,教練聽完後說這件事影響重大,我們兩個禮拜後再討論看看。
兩個禮拜後,教練提出了非常用心的安排,讓麥蒂不用立即離隊,可以先暫停每周五天的訓練直到她想回來,甚至可以更換風格不同的指導教練。麥蒂無法拒絕這樣親切的安排,點頭接受了,但情況沒有好轉。
/
堅持多久才能放棄?
麥蒂離開學校,在商店街買禮物給每一個家人與她最親近的朋友,每個禮物都附上說明她挑選禮物的原因,買好禮物,她在街上遇到理海大學足球教練,教練對她說,聽說你在賓州大學不太好,如果你對足球還有熱愛,理海大學歡迎你過來。教練回憶,當時麥蒂臉上沒有太明顯的表情,他不知道那會是麥蒂生命中最後的談話。
15分鐘後,麥蒂走上停車場大樓頂樓,沒人知道她是臨時起意或者規畫已久。9樓高的屋頂邊緣有防止跨越的欄杆,以麥蒂落地的距離判斷,她不是爬過欄杆、站在屋頂邊緣墜落,而是向前衝刺、飛躍欄杆之後跳下,死意堅決。
19歲的生命結束了。
「放棄,通常是錯誤的選項,我們聽過很多靠著堅定的毅力,最後終於成功的例子。幾乎每一位大學教練都曾遇過相同狀況,都曾與不想再比賽的大學運動員面對面。一般來說,退隊的確是這些年輕人需要的;但更常有的是,如果他們能撐過這艱苦的第一關,之後會變得更強,然後曾經想放棄的想法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。學生最後甚至會感激教練的慧眼,引領他們堅定地達成目標。」
「教練是如何知道哪個運動員該放棄?哪個該努力讓他留下來呢?其實他們不知道,也無法確定,無從保證,只能盡力而為。在過渡期給予支持,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。」
/
放棄之後,還有世界在等你
我曾經熱愛工作,雜誌編輯是我好喜歡也好投入的職業,直到我在工作中燃燒殆盡,我做出了理應能像全世界誇耀的雜誌專題,卻整個月不想說一句話。
當年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,最後選擇離開公司,從熱情消失到辭職,中間有將近一年的嘗試,試著在工作中調整自己,試著讓自己重新喜歡工作。但所有嘗試都失敗了,我最後只能離開曾經熱愛的工作,自己選擇被職場流放。
八年後的今天,慶幸當年的我離開了,現在的我過得還不錯,雖然已經不是當年的自己,但還有未來在等我。
獻給所有失敗者。
跨越失敗很棒,但有時候,放棄也沒有關係。
放棄之後,還有許多世界在等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