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世界仍有好奇,對生活還有疑惑:2021年閱讀回顧

by 劉揚銘

這一年讀了哪些書,花多少時間讀書呢?以閱讀為切入點,回顧自己如何度過某段時間,很適合年末收尾。我用2021年讀書回顧,記錄自己的好奇、疑惑與感動。

一個人對世界存在哪些好奇、生活面臨什麼疑惑、有哪些習慣的想法和性格,大概能從他的書櫃讀出來吧。2021年,我的買書金額總計1萬5620元,共買35本書、15本雜誌

年度總計閱讀68本書、17本雜誌,其中有新書有舊書,也有沒讀完就放棄的書,而其中

有始有終讀完51本書、15本雜誌

這個數字對愛書人可能不算多,但對我來說,算是在買書/讀書中取得一個平衡。

/

附帶一提,這一年日常活動中:

平均每月讀書21小時/追劇21小時/打遊戲25小時;

平均每月購書1300元/追劇400元/買遊戲175元;

原來每天讀書1小時都做不到,想加強;

  • 追劇和玩遊戲的金錢成本,比讀書便宜多了,不過……
  • 追劇和打遊戲對我來說,屬於「解除壓力與緊繃」這些負面狀態的功能;
  • 讀書則是「增加正面收穫」比如解答人生難題、學新知識和技能、帶來意外與感動等等,似乎不能單純用金錢與時間的花費,把學習和娛樂放在一個框架裡比較。

算出自己花在每件事上的時間和預算,實在很有趣,推薦大家試試看!

把統計時間拉長,每年大約花費1萬5000元左右的買書預算,平均一年讀40本書左右,閱讀量雖不算多,但在「買與讀」之間算有達到平衡,定期把「大概不會看第二次的書」出清給二手書店,家裡不會堆著很多還沒看的書。

此外,買雜誌大多是因為編輯工作需要,能做為接案時的參考,前幾年買很多台灣創作者獨立發行的小誌(Zine)卻不見得有讀完,今年起總算又努力讀雜誌、精進編輯能力,這點想給自己一點鼓勵。

12主題、彙整70本書

把今年讀的70本書彙整成12個主題,每本書都寫下簡短心得提供參考,分成4部分刊出。此外,也把年度「最推薦購買」「最後悔沒早翻開」「最顛覆價值觀」「最感動人心」「最丟不掉的一本書」「最動搖的場景」「最有趣對談」7個選題獨立放在最後,有興趣請別錯過。

Part1.生活方式:關於金錢與工作,以及對自由的疑惑

【世故以及人生疑問】×5
【錢,或者不用有錢】×8
【工作能否讓我自由】×9
【閱讀、寫作與編輯】×4

Part2.好奇的事:渴望認識未知的世界,觸碰意外與感動

【想了解彼岸的女人】×8
【另一個角度看歷史】×9
【持續認識昭和時代】×6
【心動的小說與散文】×6

Part3.沉浸的事:用旅行認識一個地方,好好過日子

【因為好想旅行】×3
【從文學認識尾道】×4
【認真讀一本漫畫】×2
【好好吃、簡單生活】×6

Part4.年度推薦名單(下一篇繼續閱讀

最後悔沒早點翻開、最顛覆價值觀、最動搖的閱讀場景、最丟不掉的一本書、還有最推薦你買……
歡迎收看我的2021年閱讀回顧。

/

Part1.生活方式:關於金錢與工作,以及對自由的疑惑

創作者老了怎麼過日子,人生存有法則嗎?錢能不能帶來幸福,或者不用有錢也可以很快樂呢?被工作奴役的我,如何能達成自由?當然還有關於編輯、寫作與閱讀的書單。

/

【世故以及人生疑問】×5

01.《反脆弱》

納西姆.塔雷伯繼《黑天鵝效應》的續作,反脆弱是宏觀體系,黑天鵝是體系局部,九年前讀第一次,現在二刷完成,如何在機遇的世界中求生存(並能得利),整本都是重點。

02.《生存的十二條法則》

龍蝦大叔喬登.彼得森的人生建議,待過底層的哲學家智慧提點,和寫作結構一樣精采,目前看完七個原則,一樣整本都是重點。

03.《橫尾忠則與九位創作者的生命對話》

不是因或活得很久才創作,而是因為創作才能活得久,與限定八十歲以上的創作者對談,關於老、死、病的人生新觀點,精采又幽默。

04.《老到可以死》

芭芭拉.艾倫瑞克顛覆我對生命和醫療的想像,那些檢查我們是否健康的醫療步驟,時常是讓我們不健康的來源,和反脆弱一起讀很棒。

05.《墮落論》

無賴派作家代表坂口安吾,目前只看了開頭,還摸不著頭緒;在《BRUTUS》戀愛特輯看到其妻子坂口三千代的信,應該對照一起讀。

/

【錢,或者不用有錢】×8


06.《金錢超思考》

華爾街日報理財專欄作者喬納森.克雷蒙匯集二十五年經驗,改變我對金錢的想法,誰說年輕該先追夢,先存錢也是不錯的選擇;此外,降低生活成本對理財非常有用。

07.《窮得有品味》

沒落貴族亞歷山大.封.笙堡寫他的失業和家族衰落(卻超驕傲)的歷史,擁有「承受失去的能力」是變窮的武器。降低生活成本更自由,已經第二本書提到這點了。

08.《清貧的思想》

中野孝次寫日本古代甘於清貧、獻身藝術與技能的傳統,那些不用有錢、不在乎錢反而能做到的想法,值得參考。1992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時的暢銷書。

09.《徒然草》

吉田兼好的日本中世紀隨筆集,因為《清貧的思想》找來看,每次念佛時都想打瞌睡,感覺自己不夠虔誠,怎麼辦?答曰:「請在醒著的時候念佛。」十分雋永。

10.《湖濱散記》

極簡主義者都會提到亨利.梭羅,才剛開始看,慢慢了解他為何把「經濟」放在書的開頭,還把各種花費記帳寫下,因為自由所需的金額就是這麼少,人卻看不穿。

11.《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》

吉勃森.葛拉罕等著,總體經濟不該只有放任市場、把成本轉嫁給看不見得環境,若想奪回更友善環保的經濟體系,可以怎麼動手做?承蒙能寫推薦序。

12.《適當的自私》

查爾斯.韓第的經典,但我第二刷還是只看了開頭,沒能認真繼續。但我自由工作後逐漸變得自私、莫管世界只顧自己,想拿捏自私的分寸。

13.《以太奇襲》

彭博記者卡蜜拉.盧索寫以太幣和以太坊區塊鏈的歷史,因為謎誠品Pocast工作邀約,和許明恩對談這本,讓我也走進加密貨幣的世界。能透過工作學習新知識,真的非常美妙。

《BRUTUS》能好好使用金錢嗎特集

藝術家、攝影師、社會企業創業家、王牌店長各自用錢的方式都不同,企畫和內容都好厲害。

/

【工作能否讓我自由】×9

14.《40%的工作沒意義,為什麼搶著做?》

占領華爾街要角大衛.格雷伯作品。竊以為重點不是哪些工作屬於狗屁,而是書裡那些深深在工作中受傷的人的故事,我們應該更正視上班戕害身心這回事。

15.《深度數位大掃除》

卡爾.紐波特啟發我實際執行「社群媒體斷捨離」三十天,從身心低潮中走出來,效果非常棒!

16.《放下人設,人生別急著找答案》

自轉星球出版社長黃俊隆放下非常成功的公司,獨自去美國留學運動管理,開創第二人生。比起聰明,做選擇更需要勇氣。

17.《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》

金江美是廣告公司前途光明的主管,但每天回家累得跟狗一樣,她決定辭職去學畫畫,成為插花家的選擇並不是沒代價,錢賺得很少,但擁有自由。我也已經做了同樣選擇。

18.《不做討厭的事,也能活得很好》

中島太一以「被人請客」維生,想請他吃飯還得排隊。他的人生態度,面對工作和未來的看法,很適合和左派造反大師松本哉《素人之亂》一起看。我也覺得只要朋友夠多就餓不死,現代社會生存並不難,難的是決定人生到底想怎麼過。

19.《Solo獨自工作聖經》

蕾貝佳.希爾寫給自由工作者的教戰守則,我以自由工作九年的實戰經驗認證:非常實用。最先看作者如何面對金錢那部分,以及工作到底需不需要熱情。我寫推薦序。

20.《全新的無職》

丹野未雪記錄自己中年被職權霸凌離職、找工作的困難,錄取後又再度辭職的兩年生活,目前看到一半,覺得上班,真的好折磨人。

21.《早什麼安呀》

安成敏才打卡就想回家,今天又是來混日子的一天,完全不對胃口,隨手翻翻就放下,我的人生不想混吃等死。

22.《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》

松浦彌太郎好嚴格對待自己,臣妾(我)做不到啊~

/

【閱讀、寫作與編輯】×4

23.《東京本屋記事》

我有作者吉井忍的簽名喔,但買了四年都放在架上,今年翻開莫名對味,瞬間看完她採訪十一家書店的故事,下北澤B&B真的很酷。

24.《編輯這一行》

片山一行是商業書編輯,和文學編輯之神見城徹的理念完全不同,我的職涯和片山比較像,所以這本比《編輯這種病》更實用。

25.《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》

寫作顧問金妮.卡特的寫作指南,5H1H教素人如何從零開始建立目標、找出架構、撰寫內容、找讀者、甚至如何行銷自己,我為何現在才看到啊!!

26.《貓頭鷹在黃昏飛翔》

川上未映子、村上春樹對談村上的寫作世界,一直沒讀,想賣掉但又捨不得(這本書的手感真棒),讀進去之後意外雋永。閒聊的力量不在系統化,而是話語之間那些沒說出口的。因為這本買了川上未映子《乳與卵》來看。

《VERSE》閱讀特輯

看詹宏志長訪談就夠本,每個編輯都應該讀至少一次這篇文章。

《BRUTUS》大人的勉強特輯

用來剖析人家怎麼做讀書題目,編輯魂爆發。

/

Part2.好奇的事:渴望認識未知的世界,觸碰意外與感動

那些我好奇的事,男人不懂的少女心,從另一種史觀敘述的故事、昭和懷舊那個時代的社會陰影,還有令人心動的小說與散文。

/

【想了解彼岸的女人】×8

27.《最低》

AV女優紗倉真菜的小說,四位AV女優的故事,不是用文筆而是用身體去描寫情感,語言跳躍和停頓的節奏,尖銳又潮溼。年度第二感動的小說。

28.《乳與卵》

川上未映子的芥川賞作品,因為《貓頭鷹在黃昏飛翔》中她和村上春樹對談提到這本,所以找來看,想隆乳的媽媽和不明白月經的女兒,一個夏天的故事。她改寫《乳與卵》的小說《夏的故事》剛出版,已在書架排隊看。

29.《女生徒》

太宰治大叔寫少女心,青春的痛苦誰也不知道,雖然長大後可能會覺得很可笑,但當時的我們卻痛到快死掉。

30.《穿越時空的少女》

筒井康隆經典,因為尾道,因為電影和動畫,重看原作。原來這個短篇完全不是筒井風格,哈。

31.《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》

巫玠竺,少女的勾心鬥角,比海水還凶殘。我寫一篇推薦文。

32.《裙底下的劇場》

上野千鶴子從女性主義談內褲的歷史和社會意涵,遮掩是為了被看,穿上是為了管理。1989年出版的老書,繼《厭女》之後讀的第二本上野作品。

33.《巨乳研究室》

安田理央身為AV研究家(以及貧乳控)卻談巨乳的歷史,和上面那本一起看超有趣!

34.《全裸導演》

本橋信宏寫村西透的一生,因為巨乳研究室拿來二刷,隨手翻閱就回到80年代。

《pen》女演員特集

男性文化雜誌每年固定製作的美女專輯,今年封面人物是佐佐木希,當編輯參考。

/

【另一個角度看歷史】×9

35.《遠東的線索》

劉仲敬顛覆中國大一統史觀,重看待百年恥辱的塑造,這本書好玩的是他在後記承認,史料都是他先有史觀再拼湊出來的,真小人不耍偽君子中立客觀這套。

36.《經與史》

劉仲敬的書看兩本就夠,這本和下一本(其他看YouTube的每周訪談就夠,2018-2019這段時間比較好料),這本看他如何從另個視角剖析中國歷史季候,雖然結論先於推論,而推論時而沒證據,但在缺乏證據下推論出堪用的觀點,是生存與生活的必備技能。

37.《文明更迭的源代碼》

劉仲敬「阿姨學」解析最詳盡的一本書,訪談形式,他的回答常和問題無關,又充滿讓讀者動腦或腦洞大開的話語,我喜歡阿姨,不因為他是歷史學家,而是他歷經生存競爭鍛鍊出來的觀察與判斷力。

38.《遊牧民的世界史》

二刷。日本研究遊牧民、中亞史的權威杉山正明,解釋遊牧民並非民族,而是國家;並不殘忍,而更重視通商與工藝,甚至比農耕社會更有文化,過去從定居生活型態看待遊牧的偏見,是時候停止了。

39.《急馳的草原征服者》

二刷。杉山正明講遼、金、元三代歷史,從內亞中心看這段歷史,跟漢人視角完全不同。耶律阿保機、妻子月里朵和長子突欲、次子堯骨的故事,和《甄嬛傳》一樣精采。

40.《建豐二年》

香港作家陳冠中的架空歷史小說,平行世界裡,共產黨在中國敗給國民黨,那麼中國還有經濟起飛十大建設嗎?統一中國的老蔣小蔣面對黨外民主運動、台獨、香港問題又會如何發展?邊看邊查書裡的人物在歷史上做了哪些決定。

41.《新選組血風錄》

司馬遼太郎寫新選組的歷史小說,二刷是因為想再看一遍〈沖田總司之戀〉和〈菊一文字〉怎麼刻劃人物,練習寫作啊。

42.《幕末終極武士新選組》

黑鐵弘「劇畫」新選組,出身土佐的作者立場偏勤王倒幕派,但對新選組沒有浪漫憧憬的狀況下,知道另一個角度總是不錯。

43.《幕末暗殺》

黑田弘另一本作品,田中新兵衛、岡田以藏、河上彥齋、大樂源太郎、中村半次郎這些幕末知名斬人者的故事,對照司馬遼太郎的《幕末.終結幕府十二則暗殺風雲錄》一起看。

/

【持續認識昭和時代】×6

44.《昭和史4》

文藝春秋總編輯半藤一利寫給大眾看的昭和史,1-3集去年看完,這集最大篇幅在「已經不是戰後了」的東京奧運高速經濟成長時代,也是《always幸福的三丁目》那個我比較能想像的昭和時代。

45.《漫畫昭和史1》

水木茂,看了上面那套書之後又二刷(全四集這次只看第一集),鬼太郎作者畫出自己經歷的昭和時代,水木茂個人生活對照半藤一利講述的大歷史,兩種角度都需要。

46.《この世界の片隅に》

河野史代,動畫《謝謝你,在世界角落找到我》的原作,當年在沖繩買的日文版漫畫,每一格都能看很久,大格跨頁畫面隱藏著許多令人心痛的訊息,要仔細找尋。二次大戰時結婚少女的日常生活,不知道苦、努力找幸福,命運之殘酷在生存之上都不算什麼。

47.《日本之黑霧(上)》

松本清張,為了研究昭和三大黑幕買的,慢慢了解戰後日本那些重大社會案件,如何在美軍占領之下,日本被改造成今天這個模樣。

48.《日本之黑霧(下)》

突然想到國鐵總裁離奇死亡的下山事件,今年又出版了《下山事件.最後的證言》,想對照一起看,但還沒買。

49.《地下鐵事件》

歸類到平成才對。村上春樹採訪地下鐵沙林毒氣受害者的心聲,非虛構作品。不論重傷還是輕傷,不論只是路過還是失去視力,沙林毒氣到底對個人生活造成哪些看得見與看不見得影響?奧姆真理教、援助交際、J-Pop和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是我認識日本的起點,但這本書買了三十多年還沒讀完。

《pen》昭和療癒特集

懷舊喫茶店、錢湯、昭和風情老商店街,唉唷,不就是我愛的尾道嗎。

/

【心動的小說與散文】×6

50.《零度分離》

伊格言作品,年度最感動。第一篇〈再說一次我愛你〉寫得超級煽情,把一場漫長的自殺寫得如此浪漫,把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連結到人與物種的境界,讀完去聽了作者的講座,才慢慢了解他是怎麼寫出來的。

51.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

楊双子散文集。寫作是生命,寫作非但不會餓死,反而是在身體餓死的邊緣,還能擁有寫作與想像力,是人生最自由的救贖。雙胞胎妹妹過世了,他得把兩人的夢繼續完成。

52.《文藝春秋》

黃崇凱已經寫完《新寶島》,但《文藝春秋》我還沒看完,進度實在太落後。又是一本看完想聽作者講座,好想知道這些故事他究竟如何完成?聶華苓到漢聲小百科,每個人物和故事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面鏡子。

53.《不安的幸福》

小川洋子芥川賞作品,老婆看完推薦我,裡面每個故事都讓人不寒而慄,從開頭發抖到最終還是猜不透結尾。本年度為了學寫作讀的書不少,每本看完都很自卑。

54.《美麗新世界》

阿道斯.赫胥黎。三大反烏托邦小說終於看完兩本,《一九八四》比較震撼。

55.《舒蘭河上》

謝海盟。我也好奇台北為什麼有些路彎彎曲曲,顯然以前是河,但這本書讀不太下去,作者似乎沒有想寫給讀者看,比較寫給自己。

/

Part3.沉浸的事:用旅行認識一個地方,好好過日子

疫情前曾在瀨戶內海旅居兩個月,這段無法出國的日子,從文學作品認識尾道這個小鎮,一邊讀旅遊文學,一邊好好吃東西、把每一天過得更好。

/

【因為好想旅行】×3

56.《極北直驅》

冒險家植村直己為了一個人到北極點,到格陵蘭和伊努特人一起生活半年,學習怎麼養狗、駕雪橇、獵海豹,完成冬季獨自駕雪橇三千公里、連伊努特人都覺得會喪命的路程。因為接下來想寫旅遊文學買的參考書,但認識了偉大的冒險家。

57.《深夜特急final》

澤木耕太郎深夜特急系列最終作,是我讀的第一本澤木書,看他怎麼安排寫作線索,如何在景色之間加入故事,學寫作!

58.《青青的島.北海道鐵道旅》

黃斐柔和黃柏花姊妹獨立出版的作品,去彰化逛「青青的島」書店時買的,看完好想旅行。是自己想寫旅遊文學的參考作品。

《BRUTUS》京都的正解特輯

老實說,2010年代的《BRUTUS》比較厲害,但這本有勾起我的京都回憶,好像可以跟新選組一起看。

/

【從文學認識尾道】×4

59.《放浪記2》

林芙美子最有名的作品,第一集去年看完。因為2019年的尾道之旅認識林芙美子,因為接下來想寫尾道而開始讀。我旅遊過、居住過尾道,更想從文學、電影作品認識尾道,尾道實在太有魅力。

60.《放浪記3》

林芙美子的《放浪記》是她二十出頭時的日記,每天為了吃飯幾塊錢而苦苦打工,酒館女侍、餐館服務生、到處拜託人借錢、感情困頓渣男纏身、時不時就想墮落去賣身。她不是為了出版而寫,而是如果不寫,恐怕沒辦法承受生活的苦澀。生命之作。

61.《林芙美子愛情剖面》

為了更認識林芙美子而買的短篇小說與雜文集,充分體認性格機車、人生扭曲,最終大放光彩的芙美子一生。〈手風琴與魚之小鎮〉去過尾道的人讀起來更有感覺。

62.《暗夜行路》

小說之神志賀直哉寫《暗夜行路》的屋子我去過,是尾道文學紀念館之一,可惜因疫情目前已經停止營業(嘆息),還記得導覽阿伯說我拋下老婆一個人來尾道住,根本可以外遇吃到飽……當時我沒讀過《暗夜行路》,回台灣兩年終於讀完這本心境小說。

/

【認真讀一本漫畫】×2

63.《五星物語13》

永野護。以為永遠看不到的中譯版竟然出了,三個半小時才看完,作者說故事的功力愈來愈厲害,人物有血淚,幾頁篇幅就帶情緒上沖下洗。花之詩女的傳說楚楚動人。

64.《五星物語》舊刊重讀

為了第13集還得先復習前面集數,套句陳腔濫調,考大學有這麼認真就好囉。

/

【好好吃、簡單生活】×6

65.《不要讓我餓肚子比較好》

工藤玲音2016年6月的日記,三十天三十篇、每篇開頭都是一首俳句,每天都和一道料理有關,而料理就是作者當時的心情,煮粥,一口氣煎一大塊雞肉,或是一罐透明蘇打水,「拿起筷子吧!我不要讓自己餓肚子,無論高興、寂寞、快樂還是悲傷,即使是長長的戀情結束時,也一樣。」

66.《吃什麼好呢》

赤瀨川原平的食物雜文,老婆推薦我,我才知道前衛藝術家、美學校創辦人、路上觀察學提出者也拿過芥川賞。寫小時候沒東西吃,肚子餓扁了只能好好品嚐鼻屎,飢餓與想像是最好的調味料。

67.《咖啡家族》

樺山聰寫京都咖啡店「六曜社」家族三代的故事。從滿州國的咖啡路邊攤,到戰後京都藝文人交流的老鋪喫茶店,座位雖不多,但來客都是有趣的人,最有故事的也許是創業者自己,但他習慣不說話,用一間歡迎每個人的店來讓別人說故事。

68.《簡樸最好》

橋田壽賀子是《阿信》作者,雖然住在熱海的別墅,但早知道就不該花大錢蓋房子,兩層樓家裡還有電梯,但每天還不是做在最習慣的餐桌前,一手拿大福吃、一手用鋼筆和稿紙寫作。

69.《微型廚房的理想生活》

柳本茜。家裡廚房裝修,老婆想知道最簡單的廚房可以簡單到什麼程度,我順便參考。要不是人生有伴,我應該不會注意這些生活細節。

70.《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》

Chocolat六十歲和先生分居,經濟獨立自己打工維生的記錄,說得好像是有天我被老婆趕出家門的參考書,但,即使兩人在一起,獨立也很重要喔。

《SWITCH》一百盤料理介紹東京特輯

十個藝術家,各自提出在東京生活最有感觸的十道料理,這什麼天才企畫,日本雜誌真的好厲害。

《BRUTUS》溫柔的感覺特輯

「溫柔的感覺」為什麼也能做一期雜誌啦,買來學編輯!

《BRUTUS》戀愛的答案特輯

《BRUTUS》相隔九年製作第二次「戀愛的答案」特輯,我分析這兩期雜誌去學校教課。

《&Premium》電影教我的事特輯

第一次讀女性雜誌怎麼做電影專題,感覺新鮮。

《&Premium》讓日常更舒服的生活習慣特輯

一本雜誌至少要讀兩本才能了解編輯結構和細節,所以要讀。

《週刊編集》2月開始訂的每一期

這是我唯一一份固定訂閱的雜誌,每期70元就有紐約時報、衛報、報導者精選文章,還有經濟學、藝術表演、動物學新知,外加每期美美的封面插畫和插畫家訪談,佛心來的雜誌,強力推薦所有人。

/

Part4:年度最後悔沒早點翻開、最動搖的閱讀場景、還有最推薦你買(請繼續閱讀)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