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井寬次郎說,當好創作者之前,先當一個好人。我私自想像成,比起文章才華洋溢、人生一塌糊塗,我更想日子舒舒服服,文字不上不下沒關係。努力成為好創作者之前,先用心當個好人。
-
-
松浦彌太郎認為,投資金融資產不如投資自己,健康的身體與心情,順位排在金錢之前;好好吃飯、睡覺、運動,比工作更優先。至於工作,他在乎能不能持續學到新東西,有沒有保持好奇心,會不會在過程中和有意思的人相遇。
-
-
老同學說:「啊你不接案,說要創作,是老婆養你,你要當李安是不是?」五年前我可能會說:「對,我要努力當李安!」現在務實多了,重點不是努力變李安,而是打好「就算變不成李安也死不了,還活得理直氣壯」的基礎。
-
早上醒來不會有人叫我幹嘛,可以自己做決定,能受人尊重,不需要每天委屈卻還是繼續跪……我們想要的就這些,只是他透過賺大錢來獲取,而我在想不用賺大錢也可行的方法。找到類似的終點,書看起來也沒這麼討厭了,設法在相反的理念之間找共識,好像學到了什麼。
-
-
過程滿足,結果自然會好吧,我想珍惜「單純想做好一件事」的感覺,希望生活不是敷衍了事,而是被真心填滿,雖然還是會寂寞、還是會被遊戲誘惑,但早上醒來,發現想把稿子寫好的心情,超過對偷懶打遊戲的期待時,總覺得日子很美。
-
失業的人迷了路,運氣不好的,被職場拋棄;自願辭職的,回神才發現身處迷宮。離職的迷惘不僅來自生計,失去工作的同時,失去頭銜與地位,從此別人要怎麼稱呼自己,自己該怎麼定義自己?該用什麼態度面對下個月、下半年、明後年的生活?人生有了自由,但目標又在哪裡?
-
標題像在教訓人,其實是說自己。每天閱讀一小時都做不到,有點丟臉,但努力做能做到的,用有一點挑戰但不過於勉強的態度,好好活著,設法活著,這樣的人生好像比較適合我。
-
2021年,用155天創作、28天接案、30天保持社會連結、152天休息。增加休息以及創作,減少接案賺錢的時間,這兩個選擇必須付出收入減少的代價,但,這是我有意識、而且準備好接受的挑戰。
-
讀完2021年閱讀回顧:12主題彙整70本書,記錄今年的好奇與感動,正式進入(完全個人意見的)年度推薦名單!
-
這一年讀了哪些書,花多少時間讀書呢?年末收尾,適合以閱讀為切入點,回顧如何度過這段時間,12個主題匯集今年讀的70本書,記錄我的好奇、疑惑與感動。